央廣網濟南10月29日消息(記者唐磊)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日前舉辦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通過持續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山東省轄黃河干流水質連續2年穩定保持Ⅱ類,黃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100%,消失近30年的黃河刀魚重現黃河口,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韓凱介紹,入河排污口一頭連著江河湖庫,一頭連著生產生活,是打通岸上和水里的關鍵環節。山東省歷來高度重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2020年在全國率先啟動了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形成了全省排污口“一張表、一張圖”,并指導各市探索開展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
2022年,按照生態環境部等部委聯合印發的《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在前期開展排查整治基礎上,山東又結合實際出臺了《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方案》,成立了由廳領導掛帥、相關處室主要負責同志參加的排查整治工作專班,聘請5名技術專家,從全省范圍內遴選抽調120多名執法人員,組成30個排查小組,在生態環境部專家業務培訓、遠程指導下,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集中力量、統一組織,地市交叉、人機結合,開展了兩個輪次的深度排查,共認定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895個。
2023年8月,山東省生態環境廳以省生態環境委員會辦公室名義向沿黃9市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監測溯源整治工作的通知》,交辦了相關地市清單,明確了今年的溯源整治目標任務。組織召開全省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監測溯源整治工作部署會,邀請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畜牧局,結合各自職責,提出相關要求,并組織沿黃9市25縣生態環境部門200余人次開展2輪監測、溯源、整治培訓會,深入指導規范開展工作。目前,山東省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監測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分類命名編碼填報完成率85.81%,溯源信息填報完成率5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