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青島在全球坐標系下交出亮眼答卷。
日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了《全球創新指數2023》報告,對全球各經濟體的創新能力和表現進行評估,其中,中國排名第12位,以24個科技集群數量超越美國,首次成為百強科技集群中集群數量最多的國家。
報告中,青島的成績同樣矚目——在全球百強科技集群榜單中排名4連升,從去年的第34位躍升至第23位,成為國內位次躍升最快的城市之一;在國內排名第8,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科技賦能發展,創新決勝未來。
當下,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在此語境下,誰掌握了創新先機,誰就掌握了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青島提出打造“六個城市”的目標,也在圍繞“國際化”和“創新型”兩個維度,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步伐。
圖:WIPO
《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作為國際上評價經濟體創新能力的核心報告之一,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經濟創新創造的風向標。在這份報告中排名連年躍升,是對青島科技創新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認可,也標志著青島向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再邁一步,在全球科創賽道中加速前進。
科技創新匯聚起銳不可當的澎湃勢能,成為青島發展的強勁內生動力。
01 持續擴容的科創實力
惟創新者強,青島深諳其中深意。
近幾年,青島在各大創新榜單上表現亮眼:
在上海市經濟信息中心編制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評估報告2022》中,青島成為入選全球科創中心城市百強榜的16座城市之一,位列全球第89位;
在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今年年初發布的國家創新型城市監測評價報告中,青島以全國第十的位次,連續三年躋身創新能力指數及排序榜單的“第一梯隊”;
在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9次報告》中,青島科技創新引領力排名全國第10位。
在《國家海洋創新指數報告2023》中,青島作為41個涉海城市之一,海洋創新能力強勁,展現出較強的綜合影響力……
從“新”出發,科創賽道“你追我趕”,激烈競爭,但無論是著眼全球、全國的綜合性榜單,還是聚焦垂直細分領域的實力比拼,青島都展現出“能打”的發展韌性與活力。
如果說,各大榜單上的斐然成績讓人驚喜,那城市中不斷擴容的科技力量則更加令人心安。
截至目前,青島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6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93家;
海洋領域,擁有全國30%的涉海院士、40%的高端涉海機構、50%的海洋領域國際領跑技術,“國字號”海洋科研院所、高校聚集,為海洋科研創新奠定堅實基礎;
青島還加速培育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的市場主體,目前已擁有專精特新企業6738家,累計認定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1家,省瞪羚企業344家,更具發展潛力的企業力量讓技術突破持續轉化為發展動能。
長久以來的鋪墊和積累,讓青島這片科創沃土涌現出諸多領先成果,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全球首例一體化建造LNG工廠首個核心工藝模塊、中國首次出口國外的雅萬高鐵……一項項領先全國乃至全球的顛覆性技術背后,凝聚的正是青島的科創力量。
樹高千尺,根深在沃土。青島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為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夯實基礎,注入澎湃動能。
02 立足前沿的城市布局
青島之“新”,在于不斷壯大的科創力量、接連涌現的成果,也在于城市布局創新資源時錨定的方向。
戰略性新興產業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具有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特點。
瞄準這一極具增長潛力的賽道,青島將集成電路、新型顯示、虛擬現實等十大新興產業納入重點培養的24條產業鏈當中,推動創新資源向這些拉力更強、潛力更大的領域流動,為未來城市的發展加速布局。
目前,青島嶗山區聚集虛擬現實高端研發機構13家,上下游企業100余家,匯聚全國70%以上的虛擬現實科研力量;山東首個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獲批,向全國一流的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邁進;高新區累計引進阿斯利康和國藥集團等研發產業化項目150多個,已建、在建省級以上創新平臺(研發中心)10個,為新興產業的騰飛構筑研發基礎……
虛擬現實整機和光學模組項目 圖源: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
城市捕捉風口“加碼”新興賽道,這份創新資源的集聚也帶來了磅礴的發展動能。
如今,隨著新興產業園區建設向前推進,產業集群也加速成型。大朋VR、標貝科技等企業接連加盟,城市吸引力不斷提升。在企查查發布的《中國AI創新之城競爭力全景報告》中,青島也以第11名的位次證明了自身的實力。
2023上半年,青島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增速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7.6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長26.4%,領先于同類投資數據。在通往未來的“黃金賽道”上,青島還將持續“加碼”,以更強的創新力集聚產業力量,為城市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立足前沿,青島以創新駛向未來。
03 加速成型的創新生態
科技創新的過程并非“單打獨斗”的過程,通過“集群效應”破解發展難題,匯集產業基礎、人才引育、科研機構等要素形成創新“生態圈”,已成為提升區域發展含金量的重要解法。
捕捉到這一發展需求,青島也付諸行動進行創新生態的構建,推動“產業集群”走向“創新集群”,進一步釋放發展潛能,從而形成創新的良性循環。
青島推出“人才強青”高層次人才提升計劃,提升人才獲得感和聚集度,以1.63億項目資金支持企業技術研發,并持續推進“碩果計劃”,引導和激勵在青研發機構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而隨著科技研發向深走去,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需求提升,青島及時應對,制定出臺了《知識產權補助資金使用管理實施規程》,構建關鍵核心技術專利組合(專利池)項目,提高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獲批成為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推動上半年新增發明專利授權7715件,同比增長14.2%;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6.61萬件,同比增長25.1%,居全省首位、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要素齊備,為創新主體在城市扎根提供了適宜的土壤,青島還以鏈式思維持續跟進,通過打造創新平臺、建設孵化器等方式暢通創新鏈條,實現從孵化到應用的全流程銜接。
如今,青島擁有23家國家級孵化器,向35個國家、省級創新平臺承擔單位兌現獎補資金共計3500萬元,建設953家市級技術創新中心,推動創新資源高效流通,研發成果加速轉化。
聚集創新力量,培育創新土壤,成就了在榜單中位次不斷躍升的位次,也塑造著動能澎湃的活力青島。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