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污染防治

投入近7000萬元,廣東建設國內首個新污染物風險評估與管控實驗室

發布日期:2023-10-30 09:36:48 點擊次數:

10月28日,“粵港澳新污染物風險管控學術論壇”在廣州舉行。來自全省有關科研機構、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專家學者和代表參加了本次學術論壇,分別以特邀主旨報告、專題報告環節,以線上+線下的方式參與了會議。
本次學術論壇由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廣東省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粵港澳生態環境科學中心主辦,新污染物風險評估與管控實驗室、廣東省環境科學學會承辦。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周國英在致辭中表示,新污染物治理不僅涉及工業、農業服務業以及衛生健康、科研等領域,而且延伸鏈條長,從生產進口、銷售、使用到廢棄物處置,治理監管難度大。廣東省新污染物治理處于起步階段,法規制度標準不健全、治理體系尚未完整建立、治理能力不足等問題短板明顯。同時,廣東省是化學品生產和使用大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基礎還比較薄弱,還有很多難點要破、很多難題要解、很多難關要闖。因此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必須樹立大局觀、系統觀,加強統籌協同、夯實治理基礎、鼓勵試點示范、強化科技創新。新污染物治理是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新陣地,鼓勵在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與管控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新污染物治理技術研發和治理工程示范等方面多維度大膽探索、先試先行,既給全省樹立標桿,又努力向全國輸出新污染物治理的廣東經驗和模式。
開幕式上,舉行了“第一屆廣東省新污染治理專家委員會”成立儀式。第一屆廣東省新污染治理專家委員會包括18名來自全省各相關科研機構、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委員。
隨后,還舉辦了“新污染物風險評估與管控實驗室”揭牌儀式。據悉,為加強新污染物治理科技支撐,2021年廣東省生態環境廳依托粵港澳生態環境科學中心,啟動了由中國環科院吳豐昌院士領銜、省環科院牽頭建設國內首個新污染物風險評估與管控實驗室,目前已投入了6825萬元用于實驗室建設,在廣東省率先建成本土的新污染物分析測試平臺,開展篩查識別、基準標準、毒性效應等相關的技術和體系研究,填補我省新污染物分析管控領域空白。
特邀主旨報告環節,四位院士、專家學者為提升廣東省新污染物治理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建言獻策。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吳豐昌作題為《新污染物的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戰略初步思考》報告。報告中吳豐昌院士指出,新污染物會通過多種暴露途徑在人體內累積,并對人體健康產生多種毒性效應。鑒于環境中的新污染物會對生物體和人體健康產生威脅,對新污染物進行風險評估是進行風險管理的必經之路。例如,對水生生物帶來風險的新污染物包括:藥品與個人護理品(PPCPs)、壬基酚等。而飲用水中有機磷阻燃劑則可對人體健康造成風險。因此,新污染物的環境基準和風險評估研究是新型污染物治理和管控的二個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是國際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科技需求。與常規污染物相比,新型污染物的危害風險大、復雜隱蔽、管控難度大且科學認知不足。需要在常規污染物研究經驗教訓基礎上,創新研究范式和理論技術。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江桂斌、阮挺分享了《新污染物治理的基礎研究與思考》的學術報告。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于云江作了《新污染物的暴露識別與綠色替代》的報告。北師大環境與生態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長余剛圍繞《新污染物治理的國際實踐與啟示》作了主旨報告。專家意見圍繞廣東省和大灣區新污染物管控需求、關鍵科學問題和理論體系,在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環境化學、生態學、地球化學、生態毒理學、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學科融合創新,為廣東省及粵港澳大灣區新污染物分析測試、科學研究及風險管控提供高水平技術支撐。
鏈接:
新污染物英文為Emerging Contaminants (ECs)或Contaminants of Emerging Concern (CECs)。又被稱為“新型污染物”或“新興污染物”,這兩種稱呼曾長期在學界并存,直到“十四五”規劃出臺后,才建議將它們統稱為“新污染物”。
新污染物是指排放到環境中的,具有生物毒性、環境持久性、生物累積性等特征,對生態環境或人體健康存在一定風險,但尚未納入管理或現有管理措施不足的有毒有害化學物質。新污染物的“新”并不是指新的化學物質,而是指出現新的、對生態環境或人體健康存在風險,但尚未納入常規管理監測或者現有管理措施不足以有效防控其風險的污染物,相對傳統已經被監管的污染物而言較“新”。
今年,我國生態環境部公布了首版《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2023年版)》?!肚鍐巍访鞔_規定,包括抗生素、環境內分泌干擾物壬基酚等在內的14類新污染物被列入重點管控范圍,被實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環境風險管控措施。比如,之前曝光過的劣質跑道、不合格的嬰兒塑料奶瓶等,其中所含的“壬基酚”就是一種環境中的內分泌干擾物。
新污染物中的內分泌干擾物,主要是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物質。農藥中七八成都屬于內分泌干擾物,塑料中含有的穩定劑和增塑劑也屬于內分泌干擾物,它們甚至會隱藏在一些飲料、罐頭等食品中。
另一種新污染物——微塑料,大家更為熟悉。按照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汪磊的定義,它有廣義和狹義的概念之分。從狹義上看,微塑料是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微粒。從廣義上說,科學家往往將微塑料認作一個復合體,既包括塑料聚合物顆粒本身,也包括塑料中包含的化學添加劑,如塑化劑、阻燃劑、抗氧化劑等,以及微塑料在環境中吸附的化學污染物和在其表面附著的生物膜。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方晴 通訊員:科記協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蘇琬茜

上一篇:宿州市發起大氣污染防治“秋冬攻勢”...

下一篇:沒有了

推薦內容
圖片新聞
熱點文章

返回首頁 - 環境檢測 - 地方快訊 - 環境質量 - 生態環境 - 招標公告 - 技術創新 - 行業展示 - 環境時評 - 污染防治 - 政策法規

版權所有 - 環境監測網 www.onlinetaxconnec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牛街 電話:13810728867 /18638687274 京ICP備17059343號-3
男生操女生逼的视频,露出刺激露出户外在线观看,老司机精品A∨福利在线播放,精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在线